殷氏

殷姓的由来:
  我国的殷姓,正如《世本》所记载的“周武王克纣,子孙分散,以殷为氏”,是殷商王室的后代。当然,“殷”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,但是往上推溯,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。

 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,《姓纂》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:“殷姓,成汤国号也,22代,44王,629年,为周所灭,子孙以国为姓,汝南。”周武王灭纣,是在公元前1122年,换言之,后世的殷姓,是在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,他们的最初发源地,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北一带。 另外,还有一支殷姓,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。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著《急就篇》姓字注所说的“殷水在颖川,居之者以为氏。”这批“以地命氏”的殷姓人士,使后世殷氏的阵容,坚强庞大不少。

 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,虽然“子孙分散,以国为氏”,但是,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,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,因为,从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,在历史上著名的殷姓人士,几乎完全都是北方人,其中以又以河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,古时的长平,就在今河北省的西华县东北。 长平殷家的出人头地,是开始于晋代曾官至光禄勋的殷羡。殷羡的字洪乔,曾经创造出一个有名的成语“付诸洪乔”,使他的大名在我国民间更加流传不断。

  原来,殷羡的性格十分耿介正直,当他被任为豫章太守赴任时,京城里有许多人托他带书函转达,数日多达100余封,可是当他走到石头城的时候,竟把所有的书函统统丢进河里,并且说:“沈者自沈,浮者自浮,殷洪乔不为致书邮。”于是,后世就把寄书遗失者,泛称为“付诸洪乔”或“洪乔之误”了。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,后来传到山东一带,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姓氏“衣”。这段渊源,《康熙字典》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:“齐人言殷,声如衣,今姓有衣者,殷之胄,见礼记注疏。”换言之,现在的衣姓,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,姓衣兴姓殷的人,本来是一家人呢。

殷氏祠堂对联资料:
  殷(Yīn)姓出自子姓,为帝喾子殷契之后,以国名为氏。得姓始祖:殷契。乃帝喾之子,商部族传说中的始祖。契为其母简狄吞燕卵而孕所生,故被赐为子姓。契在舜帝时任司徒,掌管教化,后因佐大禹治水有功,被封于商(今河南省商丘西南),其裔孙成汤建立商王朝。
   
    汝南传世泽;
    勤俭振家声。
     ——嵌殷姓名望汝南郡、名堂勤俭堂。
   
    礼部精题署;
    司徙著小说。
     ——上联典指唐代礼部郎中殷仲容,工写貌及人物花鸟,善隶篆,尤精题署。下联典指梁代司徙左长史、文学家殷芸,励精勤学,博洽群书。曾作小说十卷。时称《殷芸小说》。
   
    将军谈论一时望;
    刺史典章三世荣。
     ——上联典指东晋陈郡长平人殷浩,字深源,殷羡的儿子,善于谈论,喜欢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,年轻时就有盛名。下联典指南朝宋尚书仆射、扬州刺史殷景仁。与王华等人以风节高尚、学问广博而名冠一时,朝中政事,常以密函形式征求他的意见。
   
    五州军事威名远;
    三屯将才武艺高。
     ——上联典指晋代建武将军殷浩。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,后任都督扬、豫、徐、充、青五州军事。下联典指清康熙武进士殷化行。初授守备,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,擢台湾总兵官。
   
    附:
   
    荥阳垂誉;
    洪乔投书。
     ——佚名撰殷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晋代荥阳令殷裒。下联典指东晋陈郡长平人殷洪乔。
   
    万古只应留旧宅;
    千金无复换新诗。
     ——此联为唐代诗人殷陶《经杜甫旧室》诗句联。